RSS订阅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傅洁娴
menu
首页
全部文章
你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藤黄健骨片人文底蕴,科技之光——走进福特博物馆-密西根房地产
260
全部文章
| 2015年09月03日
人文底蕴,科技之光——走进福特博物馆-密西根房地产
点击上方“密西根房地产”可以订阅哦!- 1st Michigan Realty
规模宏大的福特博物馆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汽车发展的历史,更是美国近代发展史。
在美国旅游热点的版图上,位于底特律市郊的福特博物馆名列密西根州热点之首。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四方来客,福特博物馆几乎是必到之处。坊间早有“不到福特馆,枉进汽车城”之说。
博物馆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是推动美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巨人,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 毫无疑问,福特博物馆是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汽车博物馆。但如果以为福特博物馆只是有关汽车的话,那就错了。
事实上,当年老福特建立这座博物馆时将其命名为爱迪生学院。 他的初衷是为了保留那些反映美国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珍贵历史文物,并以此来展示和传承曾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与文化精髓。
在博物馆的初始建设方案中,老福特曾提议将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位于费城的独立大厦整体移到迪尔本作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当他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之后,仍坚持博物馆的整体造型要以独立大厦为蓝本。
今天我们看到的福特博物馆的外形正如那座宏伟庄严的独立大厦,而内部大厅却承袭了美国大工业时期超大型厂房的结构。 因此老太太哭坟,福特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美国历史文化和工业进步完美结合的产物。
1931年,在博物馆正式奠基的仪式上,老福特专门邀请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和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前来剪彩。 爱迪生还在博物馆门前专门安置的水泥板上留下了手印和脚印,作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印记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 。
今天,规模宏大的福特博物馆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汽车发展的历史,更是美国近代发展史。 这里珍藏着超过三千万份历史文献和一百多万件实物珍品, 活生生地展现了美国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强国的历史进程,还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博物馆展厅分为自由公正、天空英雄、汽车走廊、总统座驾、美国制造、铁路雄风、时代生活、农机神话等八大主题,集中体现了美国工业、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生动历史和现实。
自由公正之路
福特博物馆的中心位置是有关美国历史的展区。 走近这个展区,人们就会看到一幅醒目标题: 自由公正,人皆应有。
自三百多年前清教徒从欧洲乘坐五月花号帆船踏上美洲大陆开始,崇尚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逐渐成为新大陆人们的共识,也是今天美国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博物馆以珍贵的历史原件和音像材料,生动地展示出美国这部分可歌可泣的历史,以及走过的那段追求独立、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艰辛之路。
这里有光明与黑暗对垒,公正和欺压的争斗。 在这里,喜悦和苦难交织, 希望和 失望共存。
在展区之首的玻璃框内有一本陈旧的小册子,名为《常识》。这本巴掌大小的书看起來像是一本被翻过无数遍小学课本。
不,它不是小学课本。但是,它却像小学课本那样给了北美大地的广大民众关于独立、自由、平等观念的初始启蒙。
回望美国历史,人们不难看到在美国独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独立与自由的呼声只是极少数人微弱的呐喊。 在那个时期,尽管新大陆的人民对英皇室有很多不满,但大多数民众还是心甘情愿地做顺服的臣民。
这时, 一位来自英伦看似孅弱知识分子——汤姆斯。派恩(Thomas Paine) 出现了 。
汤姆斯生于英国,曾经做过裁缝和教师,来到北美新大陆之后从事印刷事业。 他并不是一个活跃的政治家,但他的信仰以及他对社会和命运的思索,深信独立自由是天赋人权。 他把这种信念写成了一本题为《常识》的小册子。在书中, 他用及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人生而平等、有追求独立自由权利的理念。他又以从事印刷业的便利条件,制作出这本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一经出现就不胫而走,在平民百姓中广为流传。
看着玻璃框内已显破旧的小册子和电视机中滚动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人们争相传阅这本小书的情形。 我仿佛看到一种独立自由的思想在饭店、在酒吧、在农庄、在车站传播和扩散,终于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唤醒了广大民众。 正是这种起于草根的启蒙,催生了后来华盛顿们高举旗帜, 向英皇庄严地宣告: 我们有独立自由的权利! 也是在这种独立自由的精神感召之下,一大批华盛顿们在英皇大兵压境面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迎来了美国的诞生。
历史把机遇给了汤姆斯,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发出了追求独立自由的声音。 他平静地向人们诉说一种伟大的理想和愿景,甚至美利坚合众国的名字也是出自他的笔下。
原来历史可以这么书写,一介平民书生也能成为美国伟大的开国元勋?原来美国今天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只是一种常识,早年就被浓缩在这本小小的书中?
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的事迹已家喻户晓。印象中,我总是把他想象成一位高大威武的将军。 但是在福特博物馆看到他当年用过的行军床却是如此短小,生活用具也很简陋。 正是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华盛顿,却因领导和缔造了美国而被后世传颂。
作为农场主的后代,华盛顿可以度过体面和安稳的一生。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当起领导独立运动的重任,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独立战争,于1783年建立了美利坚共和国。 史学家们认为那时凭着华盛顿的伟大贡献和如日中天的声誉,他有可能、也有资格成为美国终身的统治者。但华盛顿并没有眷恋权利,而是在全民的拥戴下只做了两届总统就退出政坛而成为一介平民,没有带走任何特权晋嫣吧 。
在华盛顿展厅的整个一面墙上镌刻着的人权法案条文和一段令人深思的文字: 美国所经历的这场独立战争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来统治这个国家天国泪,而是为了达成这个庄严的人权法案,并以此作为建国的基石,以赋予和保护每一个公民圣神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以及司法公平的权利。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定了美国的那部伟大的憲法,其中人权法案作为立国最重要的基石被永久地确定了下来。 现在,人权法案的一份原件就被珍藏在福特博物馆中。
仔细地端详原件上的那些简单而又力透纸背的文字,端详那些淡淡墨迹的签名, 仿佛可以感觉到美国当年的那些开国元勋们对追求自由的的坚定、执着、和义无反顾。 再抬头看看,墙上清楚地写着帕特里克·亨利将军的那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 他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自由,而是新大陆每一个人的自由,这正是华盛顿以及和他一起的开国元勋们的伟大之处。
但要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并不像制定一部宪法那么简单。 纵观美国历史,在走向平等自由的路上,林肯总统是一面丰碑。 他领导了为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因而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能够比肩华盛顿总统的伟人。
尽管人人生而平等已经写入宪法,但很长时间在美国南方广大的土地上,实际上只是白人生而平等,黑奴并没有自由。 你看,在博物馆的那面墙上贴着许多当年的报纸, 上面赫然写着 “优质黑奴出售”的大字,竟然和出售农产品的广告并列在一起。
林肯总统对这种黑暗的奴隶制度深恶痛绝。 他当选总统后不久,就毅然绝然地向势力强大的南方奴隶主们提出了废除黑奴制度的挑战。在南方奴隶主声势浩大的武装对抗面前,林肯并没有退缩,而是领导人民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牺牲之后,终于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
南北战争之后,林肯主持正式签署了解放黑奴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 这个修正案的一帧原始副本珍藏在福特博物馆中的一个复制品的下方。 移开上面的复制品,你可以仔细端详原件上那些包括林肯在内的二十六个签名。
不幸的是,林肯总统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胜利后的第六天,他在位于首府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戏时被南方势力的同情者刺杀身亡。
在博物展厅的一面橱窗里展示一把红色的丝绒摇椅,这正是林肯当时遇害时坐的那把椅子。这段伟大而沉痛的历史竟然和福特博物馆有如此接近的距离。
这把椅子曾经作为证据被联邦政府收藏在国家档案馆中。 几十年后,福特剧院的家人经过法律程序将椅子收回。后来,一位古董商人将这把椅子买下。这位商人有感于福特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很快就将它捐献给了福特博物馆,使其成为博物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在这里, 人们可以抚摸历史,感受过去。 你看,林肯遇害时的那把座椅并不宽大,椅面已经有些破损,露出浅色的内里,像是透出一种沉痛和无奈。我努力地去想像林肯当时有着怎样的喜悦丘天,又有怎样的担忧。 林肯走了,带着黑奴终于解放了的成就走了。
但是,黑人真的从此就解放吗?
事实上,在林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远远没有实现。 一直到20世纪60 年代,美国妇女还不能投票,种族歧视也司空见惯。 展区内有间种族隔离时期的车站候车室,很明显的标明前面宽敞舒适的区域属于白人,而有色人种只能在后面简陋的角落里等车。 还有标有白人专用的饮水池,甚至那张禁止中国人入籍的法律条文,都展示在这里。
那面沉静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马丁。路德金那句发聋振聩的话: 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沉默之日,就是我们的生命终止之时!
有一位普通公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沉默,她的名字被永远地载入美国民权史册——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
罗莎是一位黑人中年妇女,带副眼睛,看上去很文静 。 1955年12 月1日注定成为她载入美国史册的日子。 那天,她下班回家,像往常一样坐上了蒙哥马利市(Montgomery) 的公共汽车。 由于种族隔离政策,规定公共汽车前面10个座位是白人专区,后面10个座位是有色人专区, 而中间区域白人优先。 帕克斯座在了白人专区后面的第一排座位上,属于白人优先区。
到了下一站有几个白人上车。 他们依据隔离法要求她和其它黑人让座。一些黑人乘客顺从地站到了后面,可具有民权意识的罗莎却坚持不让。 司机于是招来了警察将她逮捕,理由是她违反了“种族隔离法”。然而到了法庭,罗莎。帕克斯向“种族隔离法”提出了挑战黄纪莹。 她有理、有力、有节的控诉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格格要出嫁。
这件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点燃了蒙哥马利市黑人抵制公共汽车的运动,并从这里向全国蔓延,终于迫使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了废除隔离法的决定。
随后,在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藤黄健骨片 美国的民权运动轰轰烈烈,风起云涌。他们以“非暴力,不合作”为原则,向一切不平等的法律(包括选举法,劳动法等)挑战。 一九六三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的的那篇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标志着美国民权社会的大门正在开启。
当年罗莎.帕克斯乘坐的那辆公共汽车被命名为“罗莎.帕克斯之车”。 这辆黄绿相间的老式公共汽车,就像一座民权运动的里程碑,静静地停放在福特博物馆内。
我登上这辆公共汽车, 特意坐在了当年罗莎坐的那个位置,努力去感受当年的情景。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座位。 但是,美国的民权运动正是从这个普通的座位上起步,走上了更高一个台阶,而使所有非白裔族群(包括华裔)受益。
工业革命的走廊
在博物馆的一隅,有几座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庞然大物耸立在那里犬熊。 这是现今世界上保留着的最早和最完整的蒸汽机系列。
这些带有瓦特基因的蒸汽机曾经为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走向大工业时代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着这些大而精巧的机械设计,不禁赞叹那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随着蒸汽机从采矿走向工厂,走向发电,其机身越来越小,机构也越来越精巧。在庞大的原始蒸汽机旁边,依次排列着由蒸汽机驱动的各类机器和发电机。而发电机的出现为蒸汽机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也由此催生了大批量生产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从而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渡。
从这里再向前走,可以看到电报、电话的演进。从贝尔最早发明的实用电话到今天的第一代iPhone 都展示橱窗中。
走过博物馆中这短短几十米的距离,就像穿越了工业革命一百多年的历程。
这里是一个动力和机械风云际会的世界,一个工业技术革命生机勃勃的天地。
瓦特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但瓦特并不是第一代蒸汽机的发明人。瓦特的贡献在于他对第一代纽科门蒸汽机上做了改良,提出了了革命性的冷凝器和气缸分离技术,大大提高了运动效率,使蒸汽机可以在人们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 1776年,瓦特的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并投入使用杨洋三嫁,从而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曙光。
博物馆中陈列着瓦特的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和现今仍保存于世的最早、也是最大的蒸汽机。 看看这些几十米高的庞然大物,我不敢相信它们只能做往复直线运动,仅仅用于矿井抽水。
后来,瓦特发明了太阳和行星式曲柄传动系统,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从而打开了蒸汽机工业应用的一扇大门,使蒸汽机成为大工业时代工厂的主要动力来源,大大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蒸汽机的发明也使人类交通史上开启了铁路新纪元。 在瓦特蒸汽机出现半个世纪之后的182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铁路线在英格兰诞生,将英国送到了工业国家的顶峰。
很多年前随父母西迁后,我常常会跟着父母在陇海铁路线上奔波。 记得那时乘坐过的火车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动机车,但我对早期的蒸汽火车头印象最深。高大的黑色火车头上有一排大大的红色车轮,在巨大的曲轴带动下,伴着呼呼的蒸汽四溢和一声高昂的汽笛声,哐当哐当地向前飞驰而去。 这些场景曾经是那样地惊心夺魄,常常在我的梦中萦回。
那时,我以为火车头就是最大的传动机械了。 但当我站在福特博物馆中一列巨型火车头和车厢面前,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些早期的火车比我儿时看到的火车几乎大了一倍, 看上去像是排山倒海般的庞然大物。 其中一列是博得温公司(Matthias Baldwin)在1832年制造的美国第一列火车 。另外一列生产于1941年。 它长达四十米, 重600吨,能拖载160节运煤车厢,是历史上人类制造的最大火车之一。
正是由于铁路的建立而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远方不再是遥不可及。 也正是贯通东西南北铁路成为支撑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创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北美新大陆。
汽车工业长廊
和铁路纪元相邻的是汽车工业长廊。 这里按照时间序列依次陈列着不同汽车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展示出人类汽车出行技术和产品的演进过程。
在汽车长廊的最前列展出的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早期蒸汽动力汽车。 紧随其后的是老福特制作的第一辆车——四轮车。 随后排列着许许多多汽车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汽车, 如福特的T型车, 福特的林肯车,第一辆挂克莱斯勒车牌的汽车,通用最早期的雪弗莱,最早的带电子打火的汽车,最早的8V发动机,以及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本田雅阁车等。
在汽车出行的方式面临革命性的改变的之时,能够在这里直观地了解过去一百多年来汽车的演变过程, 非常有意义。
在农庄长大的亨利很早就展现出其非凡的机械天份。 他从小对机械着迷,家里有限的机械物品,如钟表、农机,都成了他手中的玩物,常常被他拆了装、装了拆。
那时家中的大姐对小亨利很是头痛。 因为她得到的礼物若是被小亨利看到了,常常一会儿就会身首各异,七零八落。
相邻的农庄主买来一台当时最先进的农用机械,却不知如何使用,找到仅有十九岁的亨利。 亨利三下五除二就将这台农机搞定,俨然像一位农机专家。 当功成名就之后,福特不忘这场带他进入机械领域的首秀,想方设法将这台农机买了下来,恭恭敬敬的放在了博物馆中农机部分的最前列。
亨利长大了。 父母知道农庄是留不住这个心高气远、痴迷机械的孩子,十分伤心地任由他驾着马车,到正在兴起的底特律闯世界去了。
历史的机遇总是在偶然和必然之中徘徊。 这位从农庄走来的准农民工在底特律遇见发明家爱迪生。 谁说这不是一件偶然中的必然? 谁说是这不是近代工业发展、甚至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最伟大、最神奇的事件?在后来的近半个世纪中,人类工业进程和社会生活不正是由于这两位巨人的搅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踌躇满志的爱迪生急需精通机械的专家。他一眼就相中了福特这位无学历、无经验的农民。而这位看起来清叟腼腆的农民后生,凭借其精湛的机械悟性和不懈努力, 很快获得了爱迪生的赏识。不久,亨利成为爱迪生电力公司的总机械师,而爱迪生也成了他终身的良师益友。
极具创新精神的亨利。福特注定不会停留在总机械师这个令人羡慕的位置上。 在爱迪生的创新精神感召之下,亨利很快进入发明创造的亢奋期。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儿时曾对机械动力的痴迷,在家里的厨台上动手制作了一台只有4马力的双缸汽油机。
有了这台动力机械,亨利再接再厉,在屋后的一间储藏室里开始他一生最伟大的创新: 制作一辆不需要马力带动的四轮车。
埋头苦干数周之后,四轮车做好了。 当时他是如此专注于造车,做好之后才发现门太小,车根本开不出去。
但这根本难不倒兴奋的福特。 他毫不犹豫,挥斧把门边凿出了个大洞, 从这里开出了四轮车韩秀雅,也开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汽车时代!
这辆曾在车城街道上第一次成功行驶的无马驾车,正稳稳当当地停在博物馆汽车长廊的前端,向人们诉说着老福特开创汽车事业的这段伟大历史。
美国的第一家汽车公司是成立立于1896年的Duryea。 可惜的是,Duryea公司的第一批两缸六马力的轿车总共生产了13辆车之后就倒闭了。 其中仅存的一辆作为美国最早的汽车被珍藏在博物馆中。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便有成立于1904年的福特汽车公司。 后来福特是如何在汽车产业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而使美国汽车工业的元年以福特公司的成立为标志的呢?
原因只有一个:福特的T型车和它的生产方式。
在福特的词汇中,发明和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发明可以是满足个人的好奇,而创新则一定要以社会化大量应用为直接目的。 他在尝试了豪华汽车的制造之后,醒悟到汽车必须成为大众的交通工具,必须可靠、实用、价廉。
于是从1906年开始,老福特带领一帮有经验的工程师,开始打造这款后来使他扬名立万的汽车——T型车。
1908年,福特的T 型车横空出世。这款车真正具备了可靠、实用、价廉的特性。
它采用了很多当时的先进技术,如电磁点火系统,四气缸一体引擎,团圆弹簧的非独立悬挂,行星齿轮传动等。 它的设计巧妙而简单,还可以有很多用途。 譬如,它有一种机构可以方便地把汽车的动力引出来作为其它工作的动力源。 即使如此普朗东,在当时只有售价2000美元以上的汽车市场上,T型车的售价为仅为825美金,因而大卖,搅动了汽车市场的一池春水。
为了解决T型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困境,福特将精力放在了生产模式的创新方面。 他的一个工程师谈到了肉类加工的过程,使福特大受启发,大胆提出了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想法。 经过工程师们的仔细分析,认为可行。 福特立即实施,花巨资在底特律北边的高地公园市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汽车流水线工厂。1910年,福特的这座里程碑式的工厂正式启动, 隆重推出了革命性的大规模流水生产方式,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这种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将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到了1914年,经过不断优化的福特高地公园工厂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部汽车下线,平均每日生产汽车四千辆,超过了其它所有汽车公司产量的总和。 在那一年,福特的第一千万辆T型车下线。也是那一年,福特生产的汽车占据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市场,在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创造了汽车生产史上至今未能超越的奇迹。
由于采用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使T型车的成本大大降低,售价也降低到二百九十美元。 这时,福特又大胆地将工人的工资大幅度提高,日工资一次性增加了一倍。 这样他的工人也成了他的产品的消费者。 此举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所以,T型车意义不仅仅在于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半径大大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学家说,二十世纪是福特为美国的经济装上了轮子,而这个轮子就装在了T型车上。
今天,各种T型车遍布在博物馆内,其中包括那些从T型车平台上衍生出许多其它实用车辆,如校车,救护车,消防车等。 博物馆内还有T型车的结构分解展示,以及游客可以参与的T型车拆解和组装过程的保留节目。
超豪华梦想
在福特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平民的汽车的时候,另一位意大利人埃托雷。布加迪(Ettore Bugatti )却在纸醉金迷的法国为少数富豪们致力打造一款最昂贵的超豪华汽车——布佳迪 T41 Royale。
据说这款当时售价高达70万法郎的汽车缘起于一次晚宴。 当一位英国女士对布加迪傲慢地宣称只有劳斯莱斯才称得上是豪华车时,他立即萌生要打造一款超过劳斯莱斯的顶级超豪华汽车的念头。
1926年,他的这款T41 Royale 诞生了。
T41 Royale 甫一亮相,举世惊艳。 其6.5米的超长车身、精美的外形、奢华的内饰,以及硕大的铝制车轮,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布佳迪精湛的造型和制作技艺。 尤其是那台直列八缸14.7升的发动机全部由手工制成,时速最高可达二百公里。而且其运行的平顺和安静都是当年的世界之最冲虚道长。 它就像一尊极其精美的艺术品, 堪称顶级汽车,令世人惊叹不已。
布佳迪原计划生产二十五辆这款车。
岑碧青
但由于当时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他最终只生产了六辆T41 Royale。这六辆车中真正卖出的只有三辆,剩下的三辆由布加迪家族藏匿在砖砌墙的背后才躲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劫难而保留了下来。 幸运的是昌乐天气预报,这六辆超豪华汽车都得以传世:两辆在法国国家汽车博物馆;一辆被大众汽车收藏;一辆被瑞士私人收藏; 一辆在加州的黑鹰汽车珍品公司收藏;而这最后、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辆T41 Royale,目前就珍藏在福特博物馆中。
这辆生产于1931年的豪华车最早被一位德国富商约瑟夫。富赫斯(Dr. Joseph Fuchs)博士所拥有。 当纳粹希特勒上台之后,富赫斯博士携带这辆车去了瑞士避难。 后来随着欧洲战火的蔓延,富赫斯博士又带着这辆车远涉重洋,辗转到了东方的巴黎——上海,使其浸染了一丝东方的风情。
可以想像,当年这部豪车载着绅士佳人行使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上,在“夜上海,夜上海”的靡靡之音中, 是怎样的一种歌舞升平、风情万种的场景?
但是,这辆车在上海的平安岁月没能坚持多久。1937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之后, 富赫斯博士由不得不再次携车出走,远僻北美万字的笔顺,先是到了加拿大,后来到了美国的纽约落脚。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入,人们对豪车的热情日益淡化。 这辆车在经历了战争年代的颠簸流离之后,其身世渐渐被人遗忘,后来竟沦落到了纽约的一家旧车市场。 所幸的是,194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通用别克汽车的总工程师 查理斯。蔡恩(Charles Chayne) 看到了它并果断地将其买下,才使它避免了毁灭的厄运。 二战后的1946年,查理斯开始小心翼翼地修复这辆豪车,经历了各种努力终于使它旧貌换新颜,重返豪车江湖。
十年之后, 蔡恩夫妇为了永久地保留这部超豪华经典和它的那些经历,慷慨地将它捐赠给了福特博物馆。
如今红鳞蒲桃, 这部有着传奇经历、饱含东西方风情的顶级豪车静静地停放在博物馆中,与福特的那些平民汽车隔栏相望,成为馆中珍藏并常年展出的一道靓丽风景。
福特野马
在汽车之旅的展厅中央,有两部敞篷跑车在射灯的照耀下焰焰生辉。 这就是福特的野马 (Mustang), 那部在北美大地上奔腾了半个多世纪的野马。
野马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正是美国新生代和传统观念激烈碰撞的变革时期。 在传奇人物艾可卡带领下的福特公司顺应这种变革,适时地推出了这款集经典和现代于一身的运动车型。
当第一款野马于1964年4月在纽约世博会上亮相之后, 在北美大地上刮起了一股股野马旋风。 从那时起,野马经过了六代车型的变换,长盛不衰,售出近一千万辆,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畅销的家庭跑车。
野马的出现,将美国以汽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这匹看似随意的野马准确地体现了美国的那种崇尚自由、 勇于挑战的精神,演绎着美国汽车文化的精髓,而成为北美大地上的一款不可取代的经典运动车型,受到大众和媒体的追捧。
正如《车迷世界》中所表达的那样:在美国,福特野马是 很多年轻人的梦想车,是被祖父收藏于车库里的记忆色狼证,是被父亲反复擦拭拆装的忠实伙伴,也是成年时收到的最惊喜的生日礼物。这是一台可以传给后代的车 。
去年美国著名记录片导演大卫。贾伯(David Gelb)为纪念野马五十周年拍的《更快的野马》(A Faster Horse) ,更开宗明义的表明: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野马的故事。 (Everyone has a Mustang story)
本来福特应该将第一辆下线的野马作为历史保存下来。但是,在初期对野马狂热之中,福特有关部门竟然将它弄丢了。 可以想象当年的艾科卡是多么地恼火。
后来经过一番仔细调查,终于找到了它的去处。 原来在野马巡演的过程中,一位加拿大的航空驾驶员史丹利。图克(Stanley Tucke)对它一见钟情,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将其纳入囊中。
福特立即找到史丹利,想以原价收回, 但得到的却是史丹利的一口回绝。一年之后,福特又向史丹利提出不仅全额退款,而且还补偿其一年的精心照料,同时赠给它同样有纪念意义的编号为第一百万零一号野马的方案,他才依依不舍地放马归山。
如今,这辆归山的野马被珍藏在博物馆的聚光灯下。这辆车的前方挂的仍然是史丹利的加拿大牌照,以尊重其永久地保留个人印记的要求。
总统座驾
在博物馆一侧非常醒目的地方有一排加长的豪华轿车,这就是美国总统轿车之列,其中包括了大小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里根等美国总统的座驾。
老罗斯福是跨入20世纪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遗憾的是他没能赶上无马驾驶的浪潮,所以他的座驾仍然是一辆装饰优美的马车,静静地停放在总统轿车之列的前端,几分怀旧,几分落寞 。
许多年之后,西奥多座驾的落寞被他的侄子—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所驱散。小罗斯福的座驾是一款福特加长K型林肯轿车,豪华而大气。 这辆座驾陪着罗斯福总统走过四届任期内十二年的风风雨雨。 尤其是二战期间,这款林肯轿车曾伴随罗斯福总统远赴南非卡塔尔,见证了同盟国战胜法西斯的光辉历程。 也正是因为如此,罗斯福总统的座驾有一个非常美丽的绰号: 阳光之殊 (Sunshine Special)。 今天妻高一筹,这位阳光之殊静静的停靠在福特博物馆靠窗的一面,每天在透过窗棂的灿烂阳光照射下,展示着往日的辉煌。
在这里最使人难忘和悲伤的是肯尼迪总统的座驾。 这也是一部加长的黑色林肯轿车,集现代气息和体面庄重于一身。
1963年11月22日, 肯尼迪总统就是在这辆敞篷轿车上遇刺身亡。 在车旁的一面墙上有一幅照片,展示出肯尼迪遇刺前一刻在达拉斯街头与人们欢呼的场景。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肯尼迪在动荡的六十年代顺应美国民权运动的要求,建立了多项保障民权的法案,并推动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正当他为美国社会带来无限憧憬的时候,生命却在这辆座车上嘎然而止。 今天,几乎每个经历过肯尼迪总统遇刺的美国人都能清楚地告诉你在听到噩耗那一刻的情景。
这辆林肯轿车所承载的历史瞬间被永久地固化在福特博物馆中,向人们诉说着美国曾经的欢快和不幸。
天空英雄
和莱特兄弟一样,福特也怀有翱翔蓝天的梦想。 在T型车成功之后,福特开始了征服天空的尝试。 为此,他在迪尔本修建了机场,兴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座机场豪华酒店——迪尔本酒店戴欣明。 福特开发和生产了三引擎飞机,并资助了人类第一次飞越北极的壮举。 在二战期间,福特的工厂里生产出大量战斗机和运输机,为同盟国取得二战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尽管后来福特并没有将航空业务进行下去,他对征服天空的英雄们怀有深深的敬意。
在博物馆有片题为“天空英雄”的展区。 这里陈列着美国航空史上各个阶段具有历史意义的飞机,包括莱特兄弟1903年的首次飞行成功的飞机模型,福特三引擎飞机,各类大小飞行和表演用的飞机,以及在航空史上占有空前地位的DC-3型飞机。 也正是这款飞机的军用版—C-47运输机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穿梭飞行在中国的驼峰航线,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它是名副其实的天空英雄。
1903年12月17日是人类航空史上最重要的日子。那天,两位俄亥俄州的自行车技师——莱特兄弟来到了位于北卡的海边,带着那架装有四缸12马力发动机的飞机。在经过了多次失败之后, 他们终于驾机腾空而起飞行了一段距离。 尽管飞机在空中仅仅停留了12秒钟,飞行距离仅120英尺,但此举却开启了人类飞天的大幕。
2003年,一群美国的飞行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飞行爱好者们自发倡议:精心复制一架莱特兄弟当年的飞机,并在他们首飞一百年后的12月17日上午10时35分这个历史的时刻, 重复莱特兄弟当年的飞行壮举。
这个倡议得到了福特公司大力支持 。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之后,复制的飞机终于完成了。 这架复制的飞机非常忠实于莱特兄弟当年的设计,在结构、材料、重量、制作方式都几乎和原来的一摸一样, 甚至连覆盖在两翼的细棉布的支数都和原机相同。 在试飞时它也像当年一样扎进了泥水里。 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那个历史时刻还原了莱特兄弟当年试飞的情景。
现在,这架复制的莱特兄弟飞机平安地降落在了福特博物馆中。在飞机的前面还醒目地标出120英尺的距离,让人们在丈量莱特兄弟曾经飞过的一小步的同时,来回味人类飞行前进一大步的深远意义。
往日情怀
当年福特建造这个“亨利的大棚”时,其宗旨之一就是要保留美国生活和文化的历史,展示那些与一般民众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
博物馆忠实地贯彻了老福特的这个宗旨。 所以除了汽车和工业展品之外,这里还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物品,包括家具、炊具,餐具、衣服、电视、唱片、报纸、书籍、玩具等。 从精美陶瓷和玻璃器皿,到大众所使用的的锅碗瓢勺,这里应有尽有。
在“我们的时代”展区按时间顺序展示了具有不同时代风格的起居室、卧室、客厅、 教室等,生动地还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场景。 你看,那间房间里摆满了各个时期的报纸、用具、电器、及玩具。 你再看这间卧室床上的凌乱,墙上的张贴,架子上堆满的毛绒玩具和几本不经意的书籍,多像当年度过的中学时光?多像那个等待长大的童年?
所以,不管你在哪个年龄段,来到这里都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空间和场景,回味属于自已的那些往日情怀。
创新天地
徜徉在福特博物馆,行走在不同历史长廊,回望那些令人难忘的生活场景, 感受最深的还是无处不在的创新,还是那些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种种实际例子。
事实上天津脸,动手创新是贯穿福特博物馆的主线。 这个主线不仅通过那些活生生的工业及生活实例来展示,还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媒体手段向外传递。
每年夏天的一个周末, 这里会举办一个盛大的动手发明者集市——“Maker’s Fair”。 那时, 福特博物馆内外就成为发明者的天下。 全美,甚至世界各地的动手者们带着自己的发明装置来到这里雕齿兽, 在爱迪生、莱特兄弟、老福特等发明者前辈们的面前,进行交流和比赛。 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手者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 有中小学生,有大学生, 有工人,有尖端实验室的科技人员, 甚至有家庭妇女。 他们尽管背景不同,带来的装置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朝气蓬勃,充满了对创新的自信。 一种创新的精神在这里碰撞和流淌,生生不息。
不仅如此, 博物馆还和CBS电视台合作,以博物馆做实物场景, 每周制作一期《创新之邦》的节目。 这挡赢得艾美金像奖的电视节目每周六上午在CBS电视台播出隋末逐鹿记, 将创新的思想传向四面八方。
走进福特博物馆,就好像走进了近代工业和社会生活的时光隧道。
在这里,人们可以踏上自由公正之路,倾听黑奴低沉悲怆的呐喊; 可以穿越工业革命的走廊,了解从蒸汽机到信息时代的演进; 可以流连在汽车发展的时光,回味从无马驾驶到无人驾驶的神奇。 在这里,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农机神话,领略太空翱翔之梦。 人们还可以体验美国制造的精美,回望总统座驾的风采,领略大工业时代的雄伟。 在那些精心准备的各个时期的生活物品和音乐的场景里,人们或许还找出儿时的记忆,抒发往日的情怀,在创新的精神的鼓舞照耀下,体会人文底蕴,享受科技之光。
文章作者: 车城漫笔
文章来源:简书,原载《汽车商业评论》
[声明:我们尽可能确保文章的准确性,但由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文章并不能作为法律建议,建议您同专家和/或律师讨论。文章某些内容和图片来自互联网,部分内容属于信息共享。房源来自MLS ]
我们是密西根州政府注册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致力于普及房地产知识和与客户交流。提供专业、客观、有效的咨询,帮助客户在买卖房前把握市场,做出最好的投资选择,买到心仪、价格合理的房子。传递密西根州房地产业正能量。
上一篇:远志的功效与作用人文类-演讲与口才协会:语言就是力量,口才即是艺术-西安理工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下一篇:香江大亨人生五味尽在腊八,好粥怎能没有好餐厅?-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
文章归档
2020年11月 (61)
2020年10月 (310)
2020年9月 (304)
2020年8月 (316)
2020年7月 (328)
2020年6月 (299)
2020年5月 (320)
2020年4月 (310)
2020年3月 (319)
2020年2月 (287)
2020年1月 (313)
2019年12月 (313)
2019年11月 (194)
2019年10月 (240)
2019年9月 (290)
2019年8月 (221)
2019年7月 (106)
2019年6月 (95)
2019年5月 (80)
2019年4月 (1586)
2019年3月 (2195)
2019年2月 (353)
2019年1月 (381)
2018年12月 (212)
2018年11月 (300)
2018年10月 (315)
2018年9月 (318)
2018年8月 (322)
2018年7月 (315)
2018年6月 (306)
2018年5月 (310)
2018年4月 (301)
2018年3月 (311)
2018年2月 (269)
2018年1月 (311)
2017年12月 (301)
2017年11月 (305)
2017年10月 (309)
2017年9月 (300)
2017年8月 (319)
2017年7月 (152)
2017年6月 (104)
2017年5月 (85)
2017年4月 (89)
2017年3月 (86)
2017年2月 (86)
2017年1月 (106)
2016年12月 (96)
2016年11月 (86)
2016年10月 (91)
2016年9月 (100)
2016年8月 (110)
2016年7月 (97)
2016年6月 (90)
2016年5月 (89)
2016年4月 (86)
2016年3月 (97)
2016年2月 (89)
2016年1月 (91)
2015年12月 (88)
2015年11月 (89)
2015年10月 (97)
2015年9月 (87)
2015年8月 (105)
2015年7月 (98)
2015年6月 (101)
2015年5月 (96)
2015年4月 (94)
2015年3月 (94)
2015年2月 (95)
2015年1月 (102)
2014年12月 (88)
2014年11月 (95)
2014年10月 (86)
2014年9月 (91)
2014年8月 (102)
2014年7月 (99)
2014年6月 (86)
2014年5月 (95)
2014年4月 (62)